

香港8月1日实施《稳定币条例》,建立全球领先监管框架,吸引国际机构参与。此举既巩固香港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又为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提供试验田,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并探索减少美元依赖路径。
颜安生
美国特朗普政府之所以大张旗鼓推行稳定幣,从国家层面角度来看,主要还是为了给美元霸权提供新的支撑和新的舞台,因此,稳定幣成为了鞏固美元霸权的新加持和新武器。那么,面对稳定幣帶来的挑战,中国如何面对呢?显然,中国的情况与美国大相径庭,中国的人民幣在国际上影响力仍十分有限,比肩美元为时尚早,因此,中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大张旗鼓通过发展稳定幣为人民幣提供加持;相反,中国需要的是充分评估稳定幣可能帶来的负面影响,以及是否有助於人民幣的国际化进程。
众所周知,自从2014年以来,中国政府把推广数字人民幣应用作为人民幣国际化的重大战略。数字人民幣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幣,本质上是人民幣的数字化形态,具有与纸幣同等的法偿性,其核心功能是替代部分现金流通,完善国内支付体系,提升金融普惠性和效率。作为国家法定货幣,它直接服务於货幣政策传导、金融稳定和货幣主权维护,是中国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战略地位不可替代。
港在稳定幣金融已捷足先登
然而,儘管稳定幣强调与主权货幣或其他稳定资产挂鈎,但它毕竟是私人或企业发行的加密资产,本质上是一种「代幣」,并非法定货幣。其发行主体非主权机构,存在信用风险(如抵押资产不透明)、流动性风险(如挤兑)、监管套利等问题,可能对金融稳定和货幣主权构成挑战。因此,中国政府对於稳定幣的态度是谨慎观望。今年6月18日,在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首次公开谈及稳定幣。他表示,区块链和分布式帳本等新兴技术推动央行数字货幣、稳定幣蓬勃发展,实现了「支付即结算」,从底层重塑传统支付体系,大幅缩短跨境支付链条,同时对金融监管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可以看出,中国央行对稳定幣既没有否定,也没有像美国政府那样大手笔推行。
虽然中央政府对稳定幣持审慎态度,但作为人民幣国际化桥头堡的香港却在致力打造稳定幣的国际枢纽,并且已经成为稳定幣金融的捷足先登者。今年8月1日是香港稳定幣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历时三年半立法进程的香港《稳定幣条例》终於生效,香港正式将稳定幣纳入金融监管框架之下,从而为稳定幣在香港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该条例明确将法幣锚定稳定幣纳入监管範畴,建立持牌制度,要求发行人满足最低实缴资本2500万元、100%高流动性储备资产覆盖、无附加条件赎回机制等硬性标準,预计2026年初发放首批牌照。这一立法的生效意味着香港为打造稳定幣市场枢纽迈出了第一步。香港通过《稳定幣条例》确立了全球领先的监管框架,吸引了一批国际机构参与,有望在跨境支付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要注重稳定幣跨境监管衔接
引人注目的是,香港在推动稳定幣发展时,注重与内地监管机构进行衔接。例如,《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正在探索稳定幣跨境监管运作机制,同时香港金管局对离岸人民幣稳定幣也保持了小心审慎态度,处处体现香港对内地货幣主权的尊重。目前来看,香港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中国在稳定幣金融领域的先行者和试验田,由於香港金融市场与内地之间所拥有的天然联繫,特别是香港一直是人民幣最大的离岸市场和跨境结算中心,香港通过「多幣种锚定+价值监管」模式,为人民幣在稳定幣金融领域的国际化提供了试验田。例如,京东、蚂蚁的稳定幣项目均计劃接入跨境人民幣结算 。
可以预期的是,香港稳定幣市场将为数字人民幣在跨境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数字人民幣可通过兑换成港元稳定幣融入稳定幣生态,增加人民幣在跨境清结算中的应用份额,提升人民幣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地位。譬如,基於港元稳定幣和数字人民幣,能够进一步探索跨境清结算系统的创新,利用央行数字货幣和稳定幣降低现有跨境支付成本,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和透明度,减少对SWIFT等传统系统的依赖,提升跨境支付的稳健性,为人民幣国际化打造更高效的支付基础;再譬如,由於香港《稳定幣条例》明确允许发行锚定人民幣的稳定幣,从而为数字人民幣探索可控的跨境流动路径提供了渠道。与此同时,通过推广数字人民幣和港元稳定幣,可逐步减少对美元清结算系统的依赖。
总之,香港《稳定幣条例》的生效有助於鞏固香港作为优先发展离岸人民幣市场的核心平台地位,吸引更多国际资本通过香港参与人民幣相关业务,为人民幣国际化提供持续动力,香港稳定幣市场有可能为人民幣国际化开闢新的路径。
责任编辑:朱剑明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