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芙兰在中国市场面临挑战。
▲2020年8月,北京一家购物中心的丝芙兰门店。 © 美联社图片
丝芙兰中国已经解雇了办公室和门店的员工,同时劝说其他人辞职,在中国的4000多名员工中,估计有10%受到影响。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说,一些高管人员,包括负责零售和电子商务的中国市场主管,也已离开了公司。
今年4月,丝芙兰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称,该公司任命前京东时尚、耐克高管丁霞为丝芙兰大中华区总经理,以重振其在中国大陆的业务。丝芙兰一直在努力拓展中国市场,LVMH集团的高管们认为,中国市场是最终实现200亿欧元全球销售目标的关键。
丝芙兰的一位发言人表示:“为了应对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确保我们未来在中国的增长,丝芙兰中国目前正在精简总部的组织结构,以确保我们具备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能力”。
丝芙兰的在华业务是LVMH集团旗下最大品牌之一的滩头阵地,该零售商在地区内的业务节节败退,去年关闭了在台湾和韩国的业务。然而,丝芙兰在美国、欧洲和中东地区取得的成功,截至2022年,使其成为仅次于路易威登的LVMH集团第二大收入来源,这在中国却难以实现。
根据护肤品制造商、持有该品牌大陆业务19%股份的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的年度报告,丝芙兰在2022年和2023年合计亏损约3.3亿元人民币。
自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丝芙兰的门店已扩展到约300家,但随着中国经济放缓,消费者开始寻求价格更低廉的商品,高端零售商在中国的经营越来越困难。丝芙兰的商品主要是西方化妆品和个人护理品牌,价格通常也高于中国本土品牌,而中国本土品牌因更适合国内消费者的喜好而越来越受欢迎。
在小红书等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上,自称是丝芙兰前员工的用户分享了一些帖子,声称他们被迫离职。帖子称,他们中的一些人被指控利用丝芙兰的会员资格帮助客户以折扣价购买产品,这是中国美容行业促进销售的一种常见做法,多年来一直被公司所容忍。熟悉此事的人说,一些被解雇的员工被指控行为不当,并因此被拒绝支付遣散费,但目前还不清楚有多少案例是这样处理的。
丝芙兰发言人表示,“遣散费、补偿金和职业支持服务”正在提供给那些受到影响的人。在西方市场,丝芙兰利用实体店的优质销售服务,成为消费者发现小众品牌的途径。但在中国,这一战略的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在中国,网购已成为主流消费模式,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拥有数百万个品牌。
来自廉价本土品牌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据中国官媒报道,中国化妆品制造商去年占据了中国约50%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了海外品牌。
作者:弗林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