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多语言学习、国际交流和全球伦理具有深远影响。意大利汉学家里卡多·波佐的研究和推广活动,为儒学在解决当今世界战争、危机以及绿色和数字转型中提供了新视角和启示。
中新社北京12月5日电 作者:李明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倡“天人合一”的理念,这种智慧不仅在中国古代有着深远影响,也为当今世界带来了有益的启示。最近,意大利汉学家、罗马第二大学哲学史教授里卡多·波佐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探讨了儒学在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波佐教授表示,他对儒学产生兴趣是受到“文化中国”的影响。他的祖父曾在中国驻外使馆工作,家中也收藏了许多中国艺术品,这些都激发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在他看来,儒学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杜维明提出的“精神人文主义”理念,强调人类与宇宙法则的关系,以及人类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对于多语言的学习,波佐认为全球化需要一种新的叙事方式,而学习不同语言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他特别关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目标,认为全球伦理观念和多种语言的重要性,可以促进全球和平与合作。
在国际人文交流方面,波佐认为儒学可以与西方哲学进行对话,提供独特的视角。他指出,中国的“天地”概念与西方某些哲学家的理念有相似之处,这种交流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当谈到当前世界的战争和危机时,波佐认为儒学可以为世界带来启示。他引用《礼记》中的名言强调了“习礼”的重要性,提倡每个人对社会福祉负有责任。在绿色转型和数字转型方面,儒学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为人类共同努力提供指导。
最近参加纪念孔子诞辰257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大会的波佐教授表示,他对会议的参与非常愉快。他认为新儒学可以帮助全人类,而国际儒学联合会的合作也非常积极。他计划继续推动儒学的研究和传播,尤其是在全球化哲学史的教学方面,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哲学和文化。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