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消费税改革、地方税权扩大,规范非税收入,保障地方财政平稳运行,助力经济回升。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提出明确要求。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7月31日出席国新办发布会时表示,下一步考虑将推进消费税徵收环节後移并稳步下劃地方,适当扩大地方税权,适当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权限,由地方结合实际差别化管理。
拓展地方税源 适当扩大地方税权
王东伟介绍,在现行规模较大的几个税种中,消费税全部归属中央,主要在生产和进口环节徵收。下一步,考虑将推进消费税徵收环节後移并稳步下劃地方,统筹考虑中央与地方收入劃分、税收徴管能力等因素,分品目、分步骤稳妥实施,拓展地方收入来源,引导地方改善消费环境。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併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改革环境保护税,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徵收範围。
此外,近年来,在环境保护税法、资源税法、耕地占用税法等地方税立法中,已赋予省级地方确定具体适用税率、税收减免等管理权限。今後,在中央统一立法和税种开徵权的基础上,将探索研究在地方税税制要素确定,以及具体实施上赋予地方更大自主权。
王东伟同时表示,非税收入主要归属地方,是地方财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考虑将规範非税收入管理,适当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权限,由地方结合实际差别化管理。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对於收费公路问题,将按照「受益者付费」原则,推动优化相关政策。
「下一步,将全面贯彻落实三中全会《决定》部署任务,深化论证具体改革方案,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王东伟表示。
地方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关於中央和地方财政关係,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财政部将按照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着力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係。在收入劃分方面,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在转移支付方面,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清理规範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在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劃分方面,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中央财政事权原则上通过中央本级安排支出,减少委託地方代行的中央财政事权。不得违规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确需委託地方行使事权的,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安排资金。
王建凡介绍,今年1至6月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呈逐月回升态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8万亿元。从监测情况看,基层「三保」支出有保障,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农林水等重点支出都得到了较好保障。与此同时,2024年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截至6月底,已下达了8.99万亿元,下达比例达到88.1%。从财力端和支出端来看,财力能覆盖支出,总的来看,地方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下一步,财政部将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预算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
四方面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助经济回升向好
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林泽昌介绍,上半年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7万亿元;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下达8.99万亿元;去年1万亿元增发国债已全部下达地方;今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券,截至7月26日,已发行1.9万亿元;今年还安排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项目,截至7月24日已发行4180亿元。
林泽昌表示,下一步加大政策实施力度,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具体工作:一是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帶动放大效应。根据需要和项目準备情况,及时发行并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积极支持「两重」实施。指导地方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加快增发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等使用进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二是加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目前已经印发通知,将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推动「两新」工作。三是持续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四是加强财政收支管理。严格依法依规组织收入,不收「过头税费」。严控非刚性非重点支出,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强化各级政府责任,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记者 张丽娟)
责任编辑:程向明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