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频道
北京
河南
上海
江苏
大湾区
2025年05月04日
客观有深度的专业商域媒体
中国推出“大规模”消费刺激计划后面临痛苦的政策选择
2024-09-30 16:44:02
来源:路透社
浏览量:6547
字体:
点击听新闻

中国经济转向刺激消费,面临结构性问题和挑战。

▲2023 年 3 月 14 日,人们在中国上海的主要购物区行走。路透社/Aly Song/档案照片

北京/香港 9 月 30 日 (路透社)——中国旨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 2024 年增长目标的刺激计划摆脱了数十年历史的政策模式,但让家庭需求成为发展的可持续驱动力而非投资是一条充满艰难抉择的漫长道路。

路透社上周报道称,北京方面计划今年发行价值约 2 万亿元人民币(2840 亿美元)的主权债券,部分用于补贴消费品购买和儿童抚养费,实际上是将资金转移至家庭。

这标志着中国经济转向刺激消费,十多年来许多经济学家一直呼吁北京方面推行这一政策,并警告称,否则中国可能会陷入长期低增长,就像上世纪 90 年代的日本一样。

经济学人智库经济学家许天辰表示:“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政策思维的逆转。”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矛盾在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增长模式,该模式过于依赖房地产、基础设施和工业投资,而牺牲了消费者的利益。

经济学家表示,这种模式造成了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产能过剩,并导致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随着投资回报减少,债务急剧增加且不可持续。

过去几个月低于预期的数据引发了人们对这一目标的怀疑,尽管今年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举措可能足以使中国2024年的经济增长率回升至5%左右,但这几乎不会改变长期前景。

中国家庭支出占年经济产出的比重不到40%,比全球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而投资则高出20个百分点。

缩小这一差距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卡内基中国高级研究员迈克尔·佩蒂斯表示,日本用了 17 年时间,才将消费占经济产出的比重从 1991 年的最低点提高到 10 个百分点。

佩蒂斯表示,最新的财政举措“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结构性再平衡的一部分”。

“重新平衡将需要经济模式的转变,这将扭转数十年来家庭补贴投资和生产的显性和隐性转移。”

结构性问题

当前的社会经济政策架构是为了支撑投资,而不是消费。

几十年来,低存款利率、薄弱的劳动权利和农民土地权利导致家庭收入低下,社会保障网脆弱,这些都给家庭生活带来压力。

税收制度激励高投资和低工资。

中国对资本利得征收 20% 的税,低于印度的 30% 和美国的 37%。中国的个人所得税上限为 45%,是世界上最高的个人所得税率之一。

企业,尤其是战略性行业的企业,经常获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税收减免和其他激励措施。支持战略性行业,即北京所称的“新生产力”,如电动汽车、绿色能源或机器人技术,是中国认为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技术进步努力的一部分。

分析人士表示,重新制定政策方案以增强消费者的权利需要各国当局多年的大力协调努力。

更不用说其中的风险了。

Fathom Consulting 中国经济学家胡安·奥茨 (Juan Orts) 表示:“实现经济向消费转型的‘正确’方式是停止用家庭的钱来补贴制造业公司。”

奥茨补充道:“这将导致制造业规模萎缩,引发投资急剧下降,进而引发经济衰退。”

然而,奥茨预测,中国更有可能选择长期的再平衡战略,从而走向“日本化”。

为了资助今年的最后财政努力,北京预计将发行更多债券,而不是改变企业、政府和家庭之间的收入分配机制。

卡内基中国中心的佩蒂斯说:“中央政府或许还能再资助几年的财政转移支付。”

“但如果北京不转变增长模式,失衡现象就会继续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未来可能会面临与现在同样的问题,只是没有一个干净的中央政府资产负债表来帮助它管理潜在的混乱。”

来源:路透社
评论 (0人参与)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