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总统候选人贺锦丽批评特朗普的关税计划,认为最终由美国消费者承担成本。经济学家警告高关税将提高商品价格,拜登政府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徵关税计划已两度推迟。
「美国中产家庭将为此买单。」
在10日举行的美国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中,民主黨总统候选人贺锦丽抨击共和黨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的关税计劃,称这是在对美国人赖以生活的日常用品徵税,实际上将导致徵收「特朗普销售税」。
在聚光灯下,贺锦丽一语道破了加徵关税的真相——最终买单的还是美国消费者。
这不是贺锦丽第一次抨击特朗普的关税计劃。
8月16日,贺锦丽在北卡罗来纳州一场竞选集会上说,特朗普提议徵收的进口关税相当於对美国从别国进口的日常用品徵收「特朗普税」,将加重美国人生活负担,「摧毁美国人」。
贺锦丽的表态让人想起了2019年时的拜登。彼时,面对特朗普政府加徵关税,拜登写道,「特朗普连最基本的都没有搞明白。他认为这是在让中国为关税买单。但任何一个经济学新生都会告诉你,是美国人在为此买单。」
数据证明,美国消费者很受伤。
据穆迪公司推算,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加徵对华关税92%的成本,美国家庭每年增加开支1300美元。
对美国消费者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是无数个美国家庭餐桌上少了一盘菜,是孩子们少了一次夏令营的机会,是老年人不得不推迟的医疗检查。
大多数经济学家警告更高的关税将进一步抬高商品价格。如果进一步加徵关税,只会令美国消费者付出更大代价,也可能让通胀捲土重来。
贺锦丽提到,高关税将给美国中等收入家庭帶来每年4000美元的额外开销。
耐人寻味的是,拜登政府5月份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徵关税,原定於8月1日生效,但目前已经两度推迟,至今仍未公布最终决定。8月底第二次推迟的时候说「将在未来几天内公布决定」,但现在大约半个月过去了,依旧没有动静。
「有可能继续推迟。」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接受三里河採访时指出,「美国琢磨来琢磨去,这些关税都是加徵在自己头上。」
目前反对加徵关税的声音巨大,这不仅来自美国工商界,也来自国际机构。国际货幣基金组织说得很直白:加徵关税政策的成本主要由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承担,美国应消除自由贸易的障碍。
上海美国商会9月12日发布的《2024 年中国商业报告》显示,48%的受访美国企业认为,美国政府应降低对中国商品加徵的关税。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关税覆审结果徵求公众评论意见,多数意见反对加徵关税或申请扩大关税豁免範围,足见加徵关税多么不得人心。
经济学理论和历史已经表明,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徵301关税,已被世贸组织裁定违反世贸规则,美方如果继续提高对华加徵关税,将是错上加错。
是时候做出改变了。既然已经认清加徵关税的真相——是美国人在买单,那么取消全部对华加徵关税,才是明智选择。(「三里河」工作室)
责任编辑:程向明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