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提升,专家分析其保持第四大货币地位原因,经济规模、贸易体量等因素推动国际化进程加速。
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发布的最新月报显示,在基於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幣排名中,中国7月Swift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占比4.74%,较6月增加0.13个百分点,连续第9个月位居全球第四支付货幣地位。与2022年11月占比为2.37%相比,今年7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翻了一倍。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人民幣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也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人民幣的国际信用。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接受香港商报记者採访时表示,中国的经济规模及中国的贸易体量,对人民幣保持全球第四大最活跃货幣的位置,有决定性的影响。但在谭雅玲看来,虽然中国7月Swift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占比4.74%,反映人民幣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但并不能十分準确地反映人民幣国际化进程在加快。「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占比提升,跟人民幣幣值的稳定性和人民幣的特殊资质等因素有关,但人民幣还不是完全可自由兑换货幣,因此,人民幣国际化进程是否加快,还需更结合其他多方面的数据来综合反映。」谭雅玲说。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商品出口国、第二大商品进口国,是利用外资大国和对外投资大国。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幣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主要得益於中国庞大的贸易投资体量、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不断深化。此外,中国经济的稳定性、人民幣的信用,亦是人民幣国际化加速的关键因素。(记者 朱辉豪)
责任编辑:朱辉豪
点击登录